從博鰲經濟到尼山文明 中國方案全球回響
來源:東南網作者:郝亞松 2025-07-21 19:36
在中國廣袤的版圖上,海南博鰲與山東尼山,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前者以博鰲亞洲論壇為平臺,成為全球經濟治理與區域合作的重要樞紐;后者則依托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崛起為全球文明對話與文化互鑒的精神高地。如果說博鰲是“經濟脈搏的感知者”,那么尼山則是“文明基因的解碼者”。
當全球化遭遇逆流、文明沖突論甚囂塵上之際,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持續深化,不僅為中國提供了與世界對話的新維度,更以儒家文化的智慧為破解文明困境注入東方力量。這場“南博鰲、北尼山”的雙重奏,正共同譜寫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壯麗樂章。
從“經濟合作”到“文明對話”全球治理的范式升級
博鰲亞洲論壇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參與全球化到推動全球化的角色轉變。自2001年創立以來,博鰲以“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為理念,聚焦貿易投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成為亞洲國家共商發展大計的“智慧熔爐”。然而,隨著全球化深入推進,經濟合作背后的文化摩擦與價值沖突日益凸顯。單純的經濟治理已難以回應“全球之問”,文明對話成為填補治理真空的關鍵拼圖。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誕生恰逢其時。自2010年首屆論壇舉辦以來,其以“和而不同”為核心理念,聚焦“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多元文明”等議題,吸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哲學學會等國際機構深度參與。與博鰲的“務實導向”不同,尼山更注重“價值共鳴”——通過挖掘儒家“仁愛”“中庸”“天下”等思想資源,為全球治理提供道德倫理支撐。這種從“器物層面”到“精神層面”的治理升級,標志著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從“規則參與者”向“價值引領者”躍遷。
儒家智慧的當代轉化破解文明沖突的東方方案
“儒學是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它體現在中國的三大全球倡議中。”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期間,阿根廷羅薩里奧國立大學講師羅西奧·蘇珊娜·里烏斯在論壇上介紹自己的研究時說,“中國并不將其觀點強加于他國,而是倡導探索共同的發展道路,這樣的價值觀會被全人類所接納”。
尼山論壇的獨特價值,在于其以儒家文化為基底,構建了一套具有普適意義的文明對話范式。在西方中心主義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文明對話往往陷入“文明優越論”的窠臼。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至今仍影響深遠,其核心邏輯是“不同文明必然走向對抗”。而儒家文化提供的則是截然不同的思維框架——從《論語》中提出的“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的智慧,到《禮記》中所闡述的“天下為公”的理想,儒家思想不僅深刻影響了中華文明,更為多元文明共存提供了哲學基礎。
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國際局勢變亂交織,越來越多中外學者嘗試將儒學思想引入國際關系理論,促進了理論創新和文明交流。阿根廷國家科技研究委員會首席研究員愛德華多·丹尼爾·奧維多認為,儒家思想可以豐富國際體系理論的現有概念與原則。他舉例,作為儒學核心概念之一的“和諧”,如今也是國際體系中重要的協調原則之一。
論壇最后,中外嘉賓共同見證了《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共識》發布。共識呼吁,通過文明對話與交流,更加有力夯實協同推進全球現代化進程的思想文化基礎,共同成就人類文明發展的美好未來。
“南博鰲、北尼山”的格局,本質上是中國“經濟外交”與“文化外交”的協同發力。博鰲通過RCEP、亞投行等機制推動經濟共同體建設,尼山則通過文明對話夯實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二者形成互補:經濟合作降低文明沖突的物質誘因,文明對話提升經濟合作的精神內涵。這種“雙輪驅動”模式,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初見成效。
從博鰲到尼山,中國正以獨特方式詮釋“全球治理”的深刻內涵——它不僅是規則的重構,更是價值的共鳴;不僅是利益的博弈,更是心靈的契合。當尼山的晨鐘與博鰲的濤聲交織成曲,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兩個論壇的聯動,更是一個文明古國對“人類向何處去”的深刻回答:唯有以對話替代對抗,以共生替代征服,方能在多元文明的星空中,找到屬于全人類的共同坐標。這或許就是“南博鰲、北尼山”給予我們最珍貴的啟示——在文明的長河中,沒有孤島,只有共生的群島。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