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錦 |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研究成果(三)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23-12-30 16:59
編者按: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號召的第十年,也是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三年“大見成效”之年。儒學中心立足齊魯大地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優勢,扎實推進學術本色建設,加大學術研究投入,做好研究闡釋和成果轉化,不斷激發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推出了一批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年終歲尾,中國孔子網集中展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研究成果,以饗讀者。
《游學三孔》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陳曉霞
內容簡介
《游學三孔》由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全書近30萬字,圍繞“游學”這一主題,以話題問對的方式,通過虛構的首都大學程傳茹、文昌昊教授帶領孫女文廣聞和外孫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親身游歷,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質融入歡快的游學旅途當中,寓教于樂,寓學于游,可以說是通俗類讀物的典范。
《游學三孔》聚焦于“三孔”,設定了一條由孔子生前舊宅—— 孔廟,到孔子嫡裔長子長孫世代居住的府邸——孔府,再到孔氏家族墓地至圣林——孔林的游歷路線,有益于人們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完美結合,讀者可在這樣的時空串聯和轉換當中,見證曲阜的濃厚史韻和莊嚴雄偉,也可從有趣的問答中感悟浸潤在古老建筑里的精深思想。
該書內容豐厚詳實,雖然重點與核心是曲阜“三孔”,但作者并未將目光局限于此,而是旁及周公廟和顏子廟,甚至將視野放寬到孔子故里的整個山水勝境,如石門山、九仙山、尼山等,帶領讀者領略古建筑的厚重歷史和恢宏氣勢。此外,以專門章節介紹了與孔子思想的當代體驗和研究密切相關的重要機構,如孔子研究院、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孔子博物館、孔子文化園和孔子六藝城等,呈現出對當下的關照和啟示、對未來的展望和期待。
透過《游學三孔》,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古圣先賢不朽的人格魅力、思想智慧和文化精神,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堅定起我們的文化自信。
《孔子與杜威:跨時空的鏡鑒》
著作者
世界著名中西比較哲學家、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儒學大家安樂哲
內容簡介
《孔子與杜威:跨時空的鏡鑒》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書由姜妮伶翻譯,溫海明作序。全書對百年杜威和千年儒學對話這一歷程進行了深度反思、理論建構和前景展望,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了儒家倫理與杜威的倫理學對西方個人主義意識形態的挑戰。安樂哲教授從愛默生、詹姆斯、米德等人的思想切入對自我的本質的討論,進而轉向對杜威自我觀念的探究。第二部分討論了杜威和孔子在宗教方面的思想。安樂哲教授指出,儒家的“宗教”是以人為中心的,在這一點上,杜威和儒家思想發生了共振。第三部分對杜威與以唐君毅為代表的現代儒家民主觀進行了比較。
《元圣周公》
著作者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楊朝明
內容簡介
《元圣周公》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生平傳略》從周公的非凡家世寫起,圍繞周公的生平事跡,從“輔佐武王—成就滅商大業”“攝理政治—穩定周初局勢”“分封諸侯—奠定政治格局”“營建洛邑—鞏固周朝根本”“制禮作樂—完備宗周典制”“受封魯國—建立姬姓宗邦”“崇德重民—奠基儒家學說”等層面詳加闡述,展示了周公壯闊的一生和輝煌的功績。下編《相關研究》匯編了多年來楊朝明關于周公研究的學術成果,包括《周先王繼承制度問題考察》《關于“周公輔成王”問題的研究》《孔子“夢周公”的歷史解讀》等精深的學術論文。
《元圣周公》為《曲阜歷史文化叢書》(第二批)的第一本著作,是楊朝明長期以來思考和研究孔子與周公、儒學與周公的淵源關系等學術問題所取得的成果。
《孔子弟子》
主編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楊朝明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宋立林
內容簡介
《孔子弟子》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分為總說、上編、下編三部分,基于近年來孔門弟子領域的具體研究成果,遴選了孔門弟子中特別重要的顏子、曾子、閔子騫等28位弟子,對他們的生平事跡、思想特征、人格境界、歷史影響進行了系統梳理、新穎評價,使讀者走進春秋戰國時代“成群出現的天才群體”,領略他們的思想風姿與人格魅力,并藉此進一步走近孔子的思想及人格境界。《孔子弟子》為《曲阜歷史文化叢書》(第二批)之一,對孔子弟子群作出了全新的闡釋。
《至圣孔子》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濟寧市尼山學者,首爾大學教授郭沂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泰山學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林存光
內容簡介
《至圣孔子》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分為七章詮釋孔子。第一章《孔子的人生孤旅》對孔子作了概括性介紹。第二至六章闡釋了孔子一生主要的四項事業:試圖重振周政,創辦私人教育,整理歷史文化典籍以及建構思想體系。其中對孔子一生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遺產,即他建構的思想體系作了細致闡述,從早年禮學、中年仁學、晚年易學三個階段分章探究。第七章《詮釋孔子——孔子形象的歷史變遷與時代轉換》,回望歷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探究了歷代思想家詮釋孔子的狀況。《至圣孔子》為《曲阜歷史文化叢書》(第二批)的第二本著作,是郭沂和林存光兩位教授多年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生生”的中國哲學——安樂哲學術思想選集》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儒學大家、北京大學哲學系人文講習教授安樂哲
內容簡介
《“生生”的中國哲學》是“孔子研究院翻譯中國”項目系列成果之一,包含生生的中國哲學、儒家角色倫理學、儒家“成人”論、儒家文化比較哲學研究四大部分,遴選了安樂哲23篇中西比較哲學學術思想論文,是他在中西比較哲學領域最新開拓的見證,向中西學界展示了他對人類哲學大變革時代的沉思。“這些文章關注的問題看似不同,但其實有著共同的出發點和邏輯,即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廣泛呈現于儒家思想和中國哲學中的相互依存的價值,將會對解決我們時代緊迫問題具有巨大價值。”
《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
內容簡介
《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包括《杜維明卷》《龐樸卷》《湯一介卷》《牟鐘鑒卷》《李學勤卷》《安樂哲卷》《陳來卷》《董金裕卷》。叢書內容以孔子文化獎獲獎學者關于“孔子儒學、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成果為核心,精選、匯集其中最為重要的學術觀點,每卷自成體系,以全面展示獲獎學者的突出成就。
《正德配天:先秦儒家君道觀研究》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黃星
內容簡介
《正德配天:先秦儒家君道觀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到“中國哲學青年學術文庫”。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中國人民大學張立文教授為該書作序。
作者采用哲學與史學相結合的方法,圍繞先秦儒家君道理論,從君位傳承、君權神授、以德配天、典制禮法、賢能輔佐、仁民教民六個方面展開研究,將歷史事實的考察與思想觀念的敘述有機結合,將儒家君道思想與先秦諸子相關思想相參照,廣泛搜集了先秦儒家經典與諸子文獻中有關君道的論述,并加以整理分析。該書條理清晰、材料翔實、思維嚴密,構建了一個天道、政道、治道圓融無礙的儒家君道觀理論體系,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和先秦哲學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悌德與中國文化》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長、研究員魏衍華
內容簡介
《悌德與中國文化》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書為山東省泰山學者工程專項經費資助項目,是悌德研究中具有開創意義的著作。全書分為“尊兄敬長:尚悌的傳統”“以悌修身:家族和諧的基石”“以悌施政:國祚綿長的要素”“以悌教敬:社會和諧的法寶”“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的理念”五部分,逐步闡述了悌德的起源、內涵和價值。作者揭示了中華傳統悌德與家族和睦、國家治理、社會和諧以及天下大同的關系,講清楚了中華傳統悌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同時具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從悌德的角度為“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參考解讀。
《曲阜儒家碑刻文獻集成》
主編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
內容簡介
《曲阜儒家碑刻文獻集成》(精裝三冊)由齊魯書社出版發行。此著作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曲阜儒家石刻文獻集成”最終成果,列入“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文庫”。該著作耗時十載,著錄曲阜地區有儒學價值的碑刻近700塊,附錄碑刻存目及研究文章20余篇,總計200余萬字。
與同類著作相比,本書有如下特色與貢獻:一、前人著錄碑文時通常沒有校勘,即使有,也是針對極個別字句,本書對前人著錄進行了全面校勘,糾正了前人的錯誤,適當保留了一些異體字,文獻價值較大;二、前人的研究通常是針對一塊碑或一塊碑中的某個問題,本書對曲阜地域內有儒學價值的碑文進行了較為全面、詳細的整理和注釋,并且在歷史大背景下透視碑文的價值和意義,附錄部分重點探討了儒學與歷代中國的關系問題。
儒學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曲阜碑刻富有歷史意蘊,是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時所應著重注意的。《曲阜儒家碑刻文獻集成》的出版,對于促進曲阜文物文獻的傳承保護工作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響應國家大力發展傳統文化號召的舉措,具有重大文化標志意義。
編輯:翟凌宇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