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錦 |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研究成果(二)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23-12-29 19:44
編者按: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號召的第十年,也是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三年“大見成效”之年。儒學中心立足齊魯大地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優勢,扎實推進學術本色建設,加大學術研究投入,做好研究闡釋和成果轉化,不斷激發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推出了一批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年終歲尾,中國孔子網集中展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研究成果,以饗讀者。
《教化之道與儒學精神》
著作者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李景林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部分,是作者對儒家教化之道與儒學精神研究的學術成果,第一部分為論教化,重點探討了儒學工夫論的思想框架、儒家實現終極關懷的教化途徑、儒家教化理念的立身之所等問題。第二部分為論心性,主要闡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先賢的心性論及朱子心論及其對先秦儒學性情論的創造性重建。第三部分為論文性,主要討論了儒學的價值觀念與價值傳統、儒家人道精神、啟蒙思想與文化重建、孔子聞“道”說新解等問題,儒學研究必會包涵一種文化的維度與關切。第四部分為論方法,主要探討了哲學研究方法論,包括在中國哲學的研究方式應有所改變、中國哲學研究方法的反思、對馮友蘭哲學方法論引發的思考等問題。
《儒學與中國哲學》
著作者
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楊國榮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哲學的歷史構成,儒學同樣包涵歷史性與生成性雙重品格:它形成于先秦,又經歷了漢代經學至宋明新儒學(理學)的衍化,晚近以來,又出現了所謂現代新儒學。以時代的變遷為背景,儒學唯有經過歷史的轉換,才能獲得內在的生命力。按其實質,儒學的演進與中國哲學的發展,呈現同一趨向。收入本書的相關文章是作者近幾年對儒學與廣義的中國哲學相關論題的思考,既以儒學和中國哲學的歷史反思為指向,也努力從不同方面賦予二者以新的歷史內涵,這一進路在更廣的意義上試圖展現史與思同一的哲學視域。
《儒學與新儒學》
著作者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牟鐘鑒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作者對于儒學和新儒學研究的學術成果,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了儒學義理及其傳承,主要包括儒家仁學的演變與重建,新仁學構想,君子人格論,儒學繼承與創新的三種途徑;第二部分主要探討了儒學與中國文化,論述了儒學在中華文明多元通和模式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儒家人性論與新人性論構想,儒家天人之學與生態哲學等論題。第三部分主要探討了當代新儒家,分析了新儒家的歷史貢獻和理論難題,對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錢穆、方東美等新儒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介紹。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論文集》
內容簡介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論文集》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編著,由齊魯書社出版發行。2021年9月27日—28日,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主題為“文明對話和全球合作”,旨在倡導不同文明間的理解與國家間的交流,通過文明合作促進包容、協作與共贏,發揚相互尊重、互鑒互榮的文化價值。本書是這次論壇主旨發言、發表論文的結集,收錄了主論壇及各分論壇發表的高質量學術論文七十余篇,全面總結了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理論成果,作者包括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從“文明多樣性與世界融合發展”“全人類共同價值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抗疫中的文化力量”等多個角度探討如何更好地通過文明促進合作共贏。
《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論文集》
內容簡介
2022年9月26日—28日,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世界各地專家學者齊聚孔子故里,圍繞主題熱切討論,共同推進文明多樣性發展。本書是這次論壇主旨發言、發表論文的結集,收錄了主論壇及各分論壇發表的高質量學術論文一百三十余篇,作者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及韓、日、俄、美等國家的知名學者,內容涵蓋儒學與世界文明、中西文化交流、儒學與藝術、儒學與文學、儒學與儒商、儒學與教育、儒學與中醫藥、中希古典文明對話等方面,充分展示近年來儒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反映了儒學與人類文明各領域的互鑒交流,顯示出儒學在世界范圍廣泛深刻的影響。
《從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
著作者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
楊朝明
內容簡介
《從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一書由山東城市出版傳媒集團?濟南出版社出版發行。
《從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收錄楊朝明院長的數十篇文章,分為上、下兩個篇章,上篇探討了“中華文明的真實樣態”,引導人們探尋儒學真精神,把握儒家思想精髓,認識儒學的當代價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下篇闡述了對“中華文化的當代思考”,分析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的緊密聯系,思考中華文化的競爭力、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之間的關系,闡釋為中華文明確認世界坐標的意義。
本書對“從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的可行之路、必由之路提出獨到見解。正如楊朝明院長在書中所說,許多人在世界文明面前感到迷茫、在西方文明面前感到卑微,缺少的是對自身文明符合歷史真實的認知。理解到這一點,才能達致真正的文化自信,與全人類共享中華文化的偉大智慧。
《儒學與世界文化秩序變革》
?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儒學大家、國際知名漢學大師
安樂哲
內容簡介
《儒學與世界文化秩序變革》由山東城市出版傳媒集團?濟南出版社出版發行。
《儒學與世界文化秩序變革》收錄數十篇文章,分為上、下兩個篇章,上篇探討了“儒學與世界文化秩序”,深入挖掘儒學的倫理、民主主義、禮儀等內涵和價值,思考儒學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下篇“儒家角色倫理學”,提出儒家角色倫理是對個人主義的超越,也是通向人類幸福與美德的圖景與道路,提出“儒學在關系結構中確立的人的觀念,可以成為西方個人主義強有力的替代”“在我們這個時代,儒家價值觀仍是世界文化秩序變革的重要資源”等深刻論斷。
《圣人家風》
著作者
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孔麗
內容簡介
《圣人家風》由齊魯書社出版發行。本書對孔、顏、曾、孟四氏圣人家風做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論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出圣人家風形成并發展兩千五百多年的深層奧秘,概括提煉出圣人家風的內涵和特色。
本書以時間為軸,從家學入手分別闡析了孔、顏、曾、孟四氏家學的思想特色及其傳承發展,鉤沉梳理了歷朝歷代圣人家學的代表人物及其貢獻。這既為家風的傳承發展尋找到內在精神支撐,也使圣人家風這一無形而又影響深遠的文化得以顯現,易于人們認識和理解。同時,又以家教為抓手,深入挖掘總結了歷史上孔、顏、曾、孟四氏之家教,指出家教是圣人家風的直接成因與傳承途徑。嚴明的家教不僅對圣人后裔的思想行為起到指導規范作用,而且保證了家學的傳承發展,保障了圣人家風延綿不斷。
《圣人家風》順應時需、視野開闊,雖不能窮盡圣人家風的眾多內涵深意,但作為探索圣人家風的一座橋梁,提供了一些創造性的觀點和見解,為中華優秀家風研究走向系統化、深入化提供了一條途徑。
《通過孔子而思》(第二版)
著作者
郝大維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儒學大家、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安樂哲
內容簡介
《通過孔子而思》(第二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通過全面系統的中西哲學傳統的對比,指出西方是以理性、邏輯為基礎的哲學傳統,而儒家是以實踐性、審美性為基礎的哲學傳統。這種域外視角不僅刷新了西方人對其傳統的認知,對中西文化某些普遍觀點提出了大膽質疑,同樣也給予我們中國的研究者以巨大的沖擊和啟示。本書是海外漢學的一本名著,此次重新修改譯文后再版,將在更新的高度上開啟中西方哲學的交流。
《儒家角色倫理——21世紀道德視野》
著作者
世界著名中西比較哲學家、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儒學大家安樂哲
美國馬里蘭圣瑪麗學院喬治和威利馬?理福斯人文科學杰出終身教授、亞洲與比較哲學學會創始人之一羅思文
內容簡介
《儒家角色倫理——21世紀道德視野》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儒家角色倫理——21世紀道德視野》為“孔子研究院翻譯中國”系列之一,將儒家角色倫理建構為當代倫理話語中的藝術術語,由“論翻譯與解釋:以古漢語文獻為例”“個人與人:權利享有者與角色扮演者”“論‘孝’為‘仁’之本”“《論語》中的‘孝’”“與家庭和文化同行:儒家思想的時間之旅”“早期儒學是否符合西方‘美德’標準”“碎鏡或可重圓:從庫伯曼的品格倫理到儒家角色倫理”“負重而行:儒家文化的代際傳承”八個部分組成。本書提出的整體哲學基于關系的首要地位和對人的敘事理解,并且是對基礎自由個人主義的挑戰,后者將人定義為離散的、自主的、理性的、自由的,并且通常是自私的代理人。儒家的角色倫理從一個關系構成的人的概念開始,把家庭角色和關系作為發展道德能力的切入點,引發道德想象及其作為人類道德實質所激發的關系的增長。
多年以來,安樂哲和羅思文一直致力于中西比較哲學闡釋學研究。他們以比較哲學闡釋方法,開辟新視野,糾正百年來以西方哲學文化為尊的對中國思想文化的不對稱解讀,消除誤解,消除隔閡,增進相互理解。本書正是以儒家角色倫理為切入點,希望打破中西文化壁壘,探討儒學當代使命,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編輯:翟凌宇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