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堅持“生活即教育、服務亦育人”理念——構建高質量后勤育人體系
來源:中國教育報作者: 2025-05-08 10:58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后勤管理工作是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近年來,武漢大學積極探索后勤育人新路徑,將后勤服務鏈升級為育人價值鏈,將民生保障力轉化為思政引領力,后勤育人在“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學校成功創建全國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勞動教育示范基地”,構建了“黨建引領、平臺發力、全員參與”的服務育人勞動教育體系,精心打造出具有示范價值的高校后勤育人“珞珈范式”。
頂層設計
構建后勤育人新格局
黨委統籌,構筑聯動責任體系。學校黨委將后勤服務育人和勞動教育納入《武漢大學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實施方案》,構建起“黨委統籌、部門協同、全員參與”的后勤育人三級聯動責任體系,將育人使命浸潤校園。
部門協同,健全育人管理機制。總務后勤部牽頭成立后勤育人專項工作組,設立專項經費,聯動學工、教學及培養單位打造“勞動教育超市”等項目,構建“項目申報—過程督導—成果評價”,且涵蓋課堂內外的全鏈條管理機制。學生和各培養單位可根據自身需求“定制”勞動套餐,激活了后勤育人的活力。
融合共進,激發全員育人活力。總務后勤部黨委把黨建、業務、育人深度融合,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優化考評體系,將服務育人、勞動教育成效納入基層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和職工考核。鼓勵崗位能手成為育人模范,營造出“人人都是不上講臺的教師、處處都是不設圍墻的課堂”的生動局面。
社團助力,增強學生參與效能。校團委、總務后勤部指導學生組建“自強勞動社”,引導大學生成為后勤服務的監督者、信息員,以及勞動實踐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通過社團活動,大學生成為育人主體,在勞動中收獲成長,在實踐中錘煉擔當。
多維平臺
搭建后勤育人新矩陣
樣板社區:培育學生良好習慣。學生公寓服務中心創新“黨建+生活+文化”融合模式,與多學院聯合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升級版,開辟黨員活動室、生活服務站、文化交流室、就業指導室、共享工具墻等功能空間,依托這些空間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文明寢室創建”等特色活動。宿管員變身“生活成長導師”,引導學生養成文明就寢、勤儉節約等良好習慣。
飲食空間:培養學生美好品德。飲食服務中心創新“餐飲+團建+助學”融合模式,建設多個校內外勞動教育基地。每年組織3000余名學生參與校外基地田間勞作和食堂集體團建活動;開設食堂經理助理、節約糧食宣傳員、服務質量督導員等100多個勤工助學崗,組織開展“光盤行動打卡”“后廚開放日”“美好食‘光’攝影”等活動。食堂師傅變身“飲食技能導師”,開發“珈味傳承”團建活動,讓學生在舌尖上的課堂品味勞動之美、傳承節儉之風。
綠色園地:涵養學生高雅情操。校園環境管理中心創新“黨建+美化+美育”融合模式,建設苗圃勞動教育基地,引入夢想花園、果蔬種植、苗圃種植和園藝實操等功能區,打造綠化勞動的高水平實操平臺。中心各支部與多個院系學生支部開展共建,以潔凈校園“一區一路”示范項目建設為載體,開展垃圾分類、道路清掃、植物識別與養護等實踐活動。園林工人變身“環藝技能導師”,帶領學生參與校園綠化美化,讓“最美珞珈山”成為最美育人課堂。
多元課堂:賦能學生全面成長。總務后勤部聯合多部門創新“互聯網+實踐課+思政課”融合模式,打造“生活中的思政課”新樣板,協同推出網絡微視頻《馬上見·附近的生活》,后勤員工走進網絡課堂成為“網紅講師”;面向全校學生,開設“收納縫補”“園藝技能”等爆款選修課。后勤員工成為“走上講臺的教師”,用匠心傳授生活技能、塑造勞動精神,讓勞動教育更加“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
文化浸潤
培育后勤育人新生態
強化指導,增強育人意識。將服務育人、勞動教育納入分管校領導、總務后勤部門主要領導專題黨課內容以及后勤干部職工培訓體系。通過舉辦管理干部、業務骨干育人能力提升培訓班,不斷增強后勤職工育人意識,大力弘揚后勤育人文化。
選樹典型,營造育人氛圍。通過開展服務標兵、崗位能手表彰評比,匯編60名后勤員工先進事跡冊《榜樣的力量》,多途徑宣傳后勤育人工作亮點與先進事跡,營造了良好后勤育人氛圍。近年來,學校共培育3名全國教育后勤系統“最美后勤人”。
打造團隊,提升育人本領。開展“后勤勞動教育實踐選修課程研發與實踐”專項研究,組建飲食、園林等專家工作室,建立“傳幫帶”導師制。遴選40余位不同專業背景的優秀業務骨干組成專題教學團隊,編制勞動育人課程教材,開展常態化集體備課,不斷提升后勤育人專業化水平。
從食堂窗口的文明督導到校園綠地的美化實踐,從宿舍社區的文化浸潤到勞動課堂的智慧賦能,在武大校園內處處彰顯著“生活即教育、服務亦育人”的理念。學校的系列舉措不僅在創新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勞動能力,更在服務育人中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新時代高校后勤工作樹立了“三全育人”、“五育”并舉新標桿。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