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國560余位嘉賓齊聚尼山論壇,共話全球挑戰(zhàn)下文明互鑒新路徑
來源:極目新聞 作者:高東起 韓婷 日期:2025-07-11正在山東曲阜舉行的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吸引了來自70多個國家的560余位嘉賓參會。論壇現(xiàn)場,中外嘉賓各抒己見,共話文明交流互鑒新路徑。
本屆論壇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將持續(xù)至7月10日,其間舉辦主旨演講、高端對話、分組對話會、平行論壇等20余項活動。
“全球挑戰(zhàn)下的文明交流互鑒”高端對話7月9日在山東曲阜尼山舉行,是本屆尼山論壇設置的一場重要高端對話。來自中國、英國、德國、阿根廷等國家的嘉賓在此同臺交流。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朱子學會副會長朱人求,是朱子(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朱熹)的后裔,數(shù)十年來致力于將朱子學推廣至全球。他認為,各界應該了解學習不同文明,既要看到長處又要看到短處,并強調(diào)觀念和理論引導在文明交流中的重要性。
“人類不能脫離傳統(tǒng),必須深刻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和相關性。它是我們汲取智慧的源泉,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打造和平共處的大同世界。”阿根廷羅薩里奧國立大學講師羅西奧·蘇珊娜·里烏斯認為,各方應在尊重文明多樣性、人類尊嚴和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開展對話。“所有文明沒有高下之分,要尊重各自的不同和特點,避免沖突。”
德國德累斯頓工業(yè)大學教授雷諾把文化比作玫瑰的香氣,雖看不見、摸不到,但它卻是玫瑰的“精華”。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發(fā)展,人們需要通過文化交流去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如果缺乏尊重,就會引發(fā)沖突、暴力等。他認為,文化遺產(chǎn)、博物館、展館等都是文明之間增進了解的重要載體。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溫海明表示,從國家層面來說,中國比較突出的是家國情懷,雖然它聽起來像是“老古董”思想,但是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西方對中國的家國情懷也逐漸形成了一種認知。他認為,在“中國版”家國情懷和西方所理解的家國情懷之間,可以尋找折中的角度,達成相互理解。
英國巴斯市前副市長、英國巴斯大學教授余德爍坦言,更好地實現(xiàn)文明交流互鑒,關鍵在于跨越成見、打破壁壘、尋找共識,需要從摒棄“文明優(yōu)越論”與“文明沖突論”的固有偏見、深化哲學基礎對話、加強教育交流與青年合作、積極推廣跨文明合作的成功案例等方面著手。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以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誕生地——尼山命名,首屆論壇于2010年9月舉辦。如今,該論壇日益成為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
編輯:解放
文章、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