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祭孔典禮叫“釋奠禮”?
來源:作者: 2019-09-20 14:46
祭孔禮儀或稱祭孔奠禮。它的專用名稱叫做“釋奠禮”。釋、奠均為陳設、呈獻之意,指的是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以及呈獻牲(三牢)酒、果、蔬菜等祭品,以表對孔子的尊崇。祭孔禮儀分為: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等六部分。
迎神,就是請出孔子及四配的牌位,由主祭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進香,行三拜九叩禮,樂奏昭平之章。歌詞為稱頌孔子生前的功德。其文是:大哉孔子,先覺先知,與天地參,萬世之師,祥征麟紱,韻答金絲,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整個過程,用六佾或八佾的樂舞,演奏金聲玉振,古樸悠揚的韶樂,吟唱孔子德侔天地、道貫古今的頌詞。如曲阜孔廟在元代祭孔的祭文中有:“尚資神化,祚我皇元”,“闡我皇風,四海永清”的頌詞。從中可以看出,祭孔一方是出自對孔子的敬仰,但最重要的是為皇權服務的政教合一。
初獻、亞獻、終獻是整個祭孔活動中的主體部分,由主祭(一人),陪祭(二人)分三次把酒類、蔬菜、肉類、干鮮果品等祭品奉祀到孔子像前,“三獻”分別奏宣平、秩平、敘平之章曲,用六佾舞。月臺上站立三十六名舞生,身穿藍色長袍,頭戴黑色平頂方角帽,腳蹬皂鞋。舞分文舞、武舞兩班,每班又分兩組,每組八人,相對而立。武生在前,右手執戚,左手執干;文生居后,右手執羽,左手執龠,在八音齊備的樂器伴奏中,舞生跳起祭孔樂舞,每一舞蹈造型代表一個字,舞姿剛勁舒展,具有古典美。
撤撰,樂奏懿平之章。
送神是祭孔禮儀的最后一部分,樂奏德平之章。歌詞為:鳧澤峨峨,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澤無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蒸民,育我膠癢。
祭孔的六個樂章高度評價了孔子偉大的一生,歌頌了他那博大精深的儒學思想和對整個社會文明的教化作用。
祭孔活動的主祭官、陪祭官、樂生、舞生、歌生共二百多人,身著清朝服飾,神情肅穆,禱告虐誠,整個場面莊嚴典雅,有置身于古代傳統文化的氛圍之感。
編輯:解放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