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色国产-久色视频网-久色视频在线观看-久色网-五月丁六月停停-五月sese

機構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桐城派與儒家“和”文化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盧坡 2024-12-16 09:21

  自春秋戰國,國人即頗為重視“和”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強調“萬物各得其和以生”,以求天和;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追求“協和”“和合”,以求人和;在個人身心修養上,肯定“心廣體胖”“和而不流”,以求心和。及至清代,“學行繼程朱之后,文章介韓歐之間”的桐城派興起,延綿二百余年,學習與追隨者遍及全國,甚至對日本與韓國文壇亦產生影響。桐城派順應時代文化潮流,其發展演進、核心論點及文章風格都與“和”文化深度契合,體現出對于儒家“和”的高度認同。

  最早對“和”文化展開討論的是西周時期鄭國的史伯,《國語·鄭語》載史伯為桓公論興衰時指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在史伯看來,“和”確能生成萬物,“同”則不能有所增益,而只能止步不前。關于“和”與“同”的差異,史伯進一步解釋道:“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史伯不僅能區分“和”與“同”,更深刻地認識到,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既要有“不同”的融入,又需要“和”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豐富和發展。

  桐城派的發展演進正體現“和實生物”的文化精神。方苞提出“義法”說,從“有物”“有序”兩個方面論文,講求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被視為桐城古文藝術論的起點與基石。劉大櫆在此基礎上提出“因聲求氣”說,將“義法”說的“法”落實到具體的文字表達中,又將“音節”與“神氣”引入,使得依靠“義法”完成的結構有了生氣。姚鼐對此有所反思,其《與陳碩士》的書信道:“望溪所得在本朝諸賢為最深,而較之古人則淺。其閱《太史公書》,似精神不能包括其大處、遠處、疏淡處及華麗非常處,止以‘義法’論文,則得其一端而已。然文家‘義法’,亦不可不講。”姚鼐以為,“義法”是基礎,但也要有其他或更高的追求,故編《古文辭類纂》,以“神、理、氣、味、格、律、聲、色”八字論文,又兼取義理、考據、辭章。姚鼐之后,姚瑩、曾國藩在義理、考據、辭章之外,加入“經濟”說,重視文中的“事”與“物”,講求實用,以中興桐城派,從而開辟新的局面。梳理桐城派的發展演進之路可以發現,桐城派作家善于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斷完善和發展已有的理論。需要說明的是,桐城派作家在融入“不同”時注重“和”的統一,如姚鼐以神、理、氣、味為“文之精”,格、律、聲、色為“文之粗”,但又提醒:“茍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這不僅意味著八字論文與劉大櫆“因聲求氣”說前后相繼,其理論本身亦是和諧自適的。以往通常認為桐城派能與時俱進,故而能綿延二百余年,這主要是看到桐城派與外部時代的關系,就其自身的發展演進看,更多體現的是“和實生物”的文化精神。

  “以和為貴”源出《論語》,《論語·學而》載:“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禮的作用,貴在能夠和順,“和”本是就禮而言的,但又講“小大由之”,即無論小事、大事都可以這樣來實行,這就為從專言禮到泛言其他提供了闡釋空間。脫離《論語》的語境,“以和為貴”就是“貴和”,后世更多地將“和”的對象引向人際關系,從而將“貴和”的對象固化和世俗化。實際上,“貴和”的對象并不限于人際關系,中國人的審美活動、文學創作、文學批評,也多打上“貴和”的烙印。

  桐城派的核心論點展現出“以和為貴”的批評主張。姚鼐在《復魯絜非書》中對文章的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有形象的描述,又從天地之道演化出詩文之道,指出文章作為天地的精華,亦可分為陽剛與陰柔之美,并認為只有圣人才能兼具這兩種美。雖然姚鼐在審美取向上較欣賞陽剛之美,在實際創作中偏向陰柔一途,但在文學批判中則追求陰陽剛柔并行而不容偏廢。姚鼐《海愚詩鈔序》曰:“茍有得乎陰陽剛柔之精,皆可以為文章之美。陰陽剛柔,并行而不容偏廢。有其一端而絕亡其一,剛者至于僨強而拂戾,柔者至于頹廢而閹幽,則必無與于文者矣。”這就是說,創作者可以偏嗜陰陽剛柔其中一個方面,但不可以完全失去另一方面。“文之雄偉而勁直者,必貴于溫深而徐婉”,姚鼐此處“貴”的著眼點即在于調和,即剛柔相濟。姚鼐的這種認識又深刻影響了曾國藩。曾國藩將陰陽兩極推演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以氣勢為太陽之類,趣味為少陽之類,識度為太陰之類,情韻為少陰之類,又以八字為論:“陽剛之美曰雄、直、怪、麗,陰柔之美曰茹、遠、潔、適。”(《曾國藩全集·日記》同治四年正月廿二日)與姚鼐相似,曾國藩雖然對于古文的風格做了區分,但也講求雄奇與淡遠的調和。姚鼐與曾國藩的這種調和思想又影響到張裕釗和吳汝綸等人。除風格論,姚鼐以學問之事有義理、考證、文章三端,“茍善用之,則皆足以相濟;茍不善用之,則或至于相害”(《述庵文鈔序》);就詩學主張言,直言“镕鑄唐宋,則固是仆平生論詩宗旨耳”(《與鮑雙五》)。無論是“相濟”還是“镕鑄”,從根本上講都體現了儒家“貴和”的思想主張。

  姚鼐在為弟子陳仰韓時文作序時稱贊道:“其為文體和而正,色華而不靡。”“體和而正”的思想亦可以從儒家經典中找到源頭活水。《論語·鄉黨》有“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的記載,《子路》篇有“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古訓,又以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等儒家先賢強調的“正”,既有不偏不斜的意思,也有符合規范的深意。先賢在正與不正的對比中,有意為后世建構了一系列的典范。

  桐城派的文章風格顯現出“體和而正”的美學特質。桐城派作家多有為師的經歷,這讓他們普遍對于典范頗為尊崇。從純潔語言的角度,方苞以為:“南宋、元、明以來,古文義法不講久矣。吳、越間遺老尤放恣,或雜小說,或沿翰林舊體,無一雅潔者。古文中不可入語錄中語、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史佻巧語。”(蘇惇元《方苞年譜》)雅潔實際上不僅是文字的不俚不俗、簡要精練,還應當明于體要,所載之事不雜,由此形成文章氣體雅潔之貌。嚴格說來,“雅潔”說是方苞“義法”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雅潔”本身的自足性、和諧性而言,又構成獨立的理論范疇。桐城派作家不僅辨語體,還辨文體。姚鼐分類編纂古文辭,每一類既講源流,又選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其對“傳狀類”概括道:“傳狀類者,雖原于史氏,而義不同。劉先生云:‘古之為達官名人傳者,史官職之。文士作傳,凡為圬者、種樹之流而已。其人既稍顯,即不當為之傳,為之行狀,上史氏而已。’余謂先生之言是也。”劉大櫆以文人作傳為侵占史官之職,只有韓愈、柳宗元書寫底層且有寓意的文章不受此限制。姚鼐也受到了這種傳統的影響,如為禮親王永恩作傳就頗感為難,《與吳敦如》書信道:“藩邸之傳,本應史臣裁著,非職元不當為。若云家傳,亦覺不妥。意欲改為神道碑文,但加一銘詞耳。”總體說來,桐城派作家的文章,無論是論辯類、序跋類,還是碑志類、雜記類,多先求文體雅正,再求語言雅潔,遵從規范的同時,又創造一系列典范之作。

  桐城派作家多以儒者自居,其精神氣質亦與儒者為近,如王昶以為姚鼐“藹然孝弟,踐履純篤,有儒者氣象”,姚瑩以為“先生貌清而癯,而神采秀越,風儀閑遠,與人言終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姚鼐雖接人極和藹,但義所不可,則不易所守,這從其與翁方綱、袁枚、錢大昕等人辯論中可見一斑,這又體現出儒家“和而不同”的處世精神。可以說,桐城派植根于儒家文化沃土,儒家思想中的“和”文化更是深刻影響了桐城派的文化品格。

  (作者:盧坡,系安徽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v视界影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麻豆免费观看91 | 亚洲欧美人妖另类激情综合区 |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 | 免费观看很黄很色的大片 | 国内精品日本久久久久影院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 | 久久婷婷色 |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黄页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 | 日韩美女一级毛片 |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毛片 | 国语自产免费精品视频在 | 国产福利写真视频在线观看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青草一 |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久久伊人草 | 狠狠干综合 |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综合激情 |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 久久久久伊人 | 奇米第四狠狠777高清秒播 | 五月婷在线观看 | 黄色a级片在线 | 另类视频综合 | 肉色丝袜一区二区高跟鞋 |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99久久 | 激情视频综合网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5599 | 日本在线观看一级高清片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久久伊人草 | 七七七久久久久人综合 | 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