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文明 落實“兩創” 《尼山杏壇·尋找先賢的智慧》3月12日起登陸山東衛視!
來源:山東衛視文旅頻道作者: 2024-03-11 19:28
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文化探源節目《尼山杏壇·尋找先賢的智慧》將于3月12日起每天8:05在山東衛視播出。
大型文化探源節目《尼山杏壇·尋找先賢的智慧》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天人合一”“為政以德”“民為邦本”“講信修睦”“革故鼎新”等重要理念進行追本溯源,通過全程沉浸式外景拍攝,深耕齊魯人文沃土,探索開辟文化“兩創”新路徑。節目創新形式,跳出傳統思想理論類節目“坐而論道”的窠臼,邀請儒學專家、歷史文化學者、圣賢后裔等嘉賓參與節目錄制,先后前往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東營、濟南、青島、洛陽等8個城市的23處文化遺跡與景點,以沉浸式體驗探尋先人思想智慧,體現了“紀實性、思辨性、理論性、生動性”的有機統一,是山東推進文化“兩創”有力的實踐。
《尼山杏壇·尋找先賢的智慧》共5集,每集50分鐘,分別為《天人合一》《民為邦本》《為政以德》《講信修睦》《革故鼎新》。
3月12日(周二)8:05播出
第一集《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特別邀請“孔子79代嫡長孫”孔垂長先生共同登上泰山,看日出東方,追憶“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探尋中華民族“以德配天”的精神追求;與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先生一起行走在沂河之畔,體會孔子和弟子們“風乎舞雩”的圣賢樂趣,領悟先賢寧靜淡泊、身心融入自然的人生境界;和伊朗青年漢學學者艾森一起,學習中醫“天人相應”的養生智慧;深入黃河口濕地,以鳥類保護為切入點,見證“天人合一 萬物并育”的生態智慧如何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
3月13日(周三)8:05播出
第二集《民為邦本》
《民為邦本》以探訪鄒城嶧山為序幕,揭開了追尋“民本思想”源頭的旅程。在“邾文公祠”內,我們深感其“命在養民”的治國哲學之深刻;漫步于孟廟、孟府之間,領略孟子所倡導的“仁政”思想的博大精深;青州博物館內,面對“狀元卷”,感悟其中蘊含的“心中有民、以民為天”的先賢智慧;走進東營市楊廟社區,一幅幅生動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畫卷展現在眼前:家門口的為民服務中心、溫馨的幸福食堂、熱鬧的老年活動中心……這里不僅是群眾實現“安居夢”、“小康夢”的生動實踐,更是沿黃特色鄉村振興路的典范。
3月14日(周四)8:05播出
第三集《為政以德》
《為政以德》首站來到曲阜周公廟追溯“為政以德”的歷史根源,探尋孔子與周公之間的的思想脈絡和聯系;特邀“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先生,帶領我們走進歷史上的“魯國中都”——濟寧汶上縣,聆聽孔子五十一歲出仕任“中都宰”的故事,感受他如何踐行“為政以德”思想,為后世樹立了“德政”典范;漫步在孔子博物館,學習孔子“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的人才選拔智慧;來到“孔門十哲”之一子路的故鄉——濟寧泗水,我們將聽到他如何貫徹老師的“為政以德”思想,為百姓謀福祉的感人故事。這些實踐不僅彰顯了孔子思想的偉大力量,也為我們今天的社會治理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與借鑒。
3月15日(周五)8:05播出
第四集《講信修睦》
坐著馬車穿梭于曲阜古城,深入感受孔子與馬車之間的誠信故事,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探索武氏祠的奧秘,傾聽漢畫像石所講述的信義傳說;沿著齊文化博物館的足跡,領略“泱泱齊風”的博大精深,感受著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蘊;行走在周村古商城,解讀百年瑞蚨祥的誠信之道,體會那份堅守與傳承的力量;走進濟寧泗水圣水峪鎮,探尋新鮮出爐的“和睦四鄰”的民宿設計方案,感受那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理念。
3月16日(周六)8:05播出
第五集《革故鼎新》
孔子是人們心中的“至圣先師”,是革故鼎新的“圣之時者”,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開私學之先河;他視周公為精神導師,一生都將重建周禮視為己任。這一程,我們走進孔廟,沉浸式感受圣人孔子的智慧,隨后前往洛陽周公廟博物館,一同探尋周公的鼎新之道;游覽岱廟、參觀李斯碑,講述古代帝王打破舊制、開創新局的故事;最后,我們踏上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的土地,這里是早期工人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新中國鐵路機車車輛的搖籃。節目邀請首席設計師于延尊,為觀眾講述自主創新如何燃起中國速度的奮進歷程,感受中華民族在科技創新道路上的輝煌成就。
探尋文明 落實“兩創”,追本溯源 借古開今
《尼山杏壇·尋找先賢的智慧》既追本溯源,又借古開今,讓廣大觀眾一覽絢麗多彩、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并為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
大型文化探源節目
《尼山杏壇·尋找先賢的智慧》
3月12日—16日
每天8:05在山東衛視播出
敬請關注!
編輯:張曉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