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如虹,德澤永存——深切緬懷孔德墉先生
來源:中國孔子網綜合作者: 2022-12-27 19:16
2022年12月25日20時05分,孔德墉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孔德墉,山東曲阜人,1927年1月27日生于濟南,是孔子第77代孫。1937年7月隨父親遷回曲阜孔府居住。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北京讀書工作,1980年遷居香港并開始從商。
孔德墉先生曾任世界孔子后裔聯誼總會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孔子后裔儒學促進委員會會長、孔子世家譜常態化續修工作協會榮譽會長兼執行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中華孔子學會顧問,孔子博物館名譽館長,《中華孔學》編委會主席,《詩禮傳家》編委會主任等職。
孔德墉先生最為人熟知的成就是續修孔氏家譜。
1987年9月,中國孔子基金會名譽會長谷牧和會長匡亞明提出要續修孔氏家譜,認為這是繼承傳統文化的問題。1992年,曲阜市請示了國務院臺灣辦公室、中央統戰部,同意修譜。
孔德墉于1996年9月底獲準前往臺北拜會堂哥。孔德成表示贊成修譜,但具體操作事宜由孔德墉代勞。1998年,孔德墉在香港注冊了《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為方便認證調查工作,續譜辦公室設在山東濟南。
由他主持的修譜工作,是孔氏家族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纂修家譜工程。修譜不易,尤其是孔氏家族枝葉繁多,“為了修孔家家譜,光調查和采訪就用了七年時間,第八年才編纂定稿。”孔德墉說。
在孔德墉看來,這次續修的不僅是血緣家譜,更是文化家譜,在這次續修家譜的過程中,他進行很多方面的“突破”。即不分性別、不分民族、不分國際的“三不分”方針。家譜在歷經十三年艱辛后完成。從這部80冊共2000多萬字的全球家譜可以發現,孔家的后裔已多達30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各地,這次續譜第一次收入了女性后裔、少數民族后裔和海外后裔,相對于民國時期的全國譜而言,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譜。
“儒家學說的全球傳播深刻影響了萊布尼茨、伏爾泰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和哲學家,俄羅斯偉大作家托爾斯泰也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在接下來的學術研討環節深入溝通探討,為中俄文化交流、中西文明互鑒貢獻更大力量。”在孔子與托爾斯泰思想對話會上孔德墉表達了為中西文明互鑒貢獻更大力量的美好期待。
多年來,孔德墉先生一直關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發展,先后多次參加世界儒學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和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相關活動,作為孔子博物館名譽館長,多次親臨指導工作,捐贈孔子世家譜。
孔德墉先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秉承詩禮家風,長期致力于家譜的研究與續修工作,為修成孔氏家族歷史上第一部全球化、數字化、收錄女性與少數民族后裔的家譜奔波十三年。心系家國,德高望重,終生為孔氏家族事業、為儒家文化奔走。
他是儒家文化的堅定守護者、弘揚者,是推動儒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推動者,斯人已去,風范長存。
孔德墉先生千古!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