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春秋講壇·孔子學術講座第八講在孔子研究院舉行,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山東省儒學大家安樂哲(Roger T. Ames)主講《心不離家:儒家哲學之扎根與延展》(《Making Yourself at Home: The Familial Roots and Branches of Confucian Philosophy》)。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溫海明擔任學術翻譯。
2025-05-30對于一個在中國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讀者,現在你能知道你的內心靈魂刻著《論語》的烙印嗎?作為一個外國讀者,當你見到中國人,能知道《論語》對他內心的影響嗎?其實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只要讀《論語》,好好琢磨、思索,就不難發現:今天中國人的內心、行為都沒有離開孔子的思想基因,都有來自《論語》教誨的造就。
2025-01-04在21世紀的頭二十年里,東亞的興起,尤其是中國的興起,使得世界經濟和政治秩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新興的地緣政治秩序所引發的振蕩,正在考驗35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亞條約》(Westphalian Treaty)所開創的現代民族國家制度。威斯特伐利亞模式是自由個人主義的早期版本,其定義的價值是將個人自治和平等擴大到國際水平。作為只有贏家和輸家的零和游戲,它在國際層面上已被證明在解決當今時代的緊迫問題方面毫無成效。
2024-11-23中國儒學文化一直是通過基督教概念被理解的,“天”被譯成“Heaven"(天堂),“義”被譯成“righteousness"(基督教義理),“禮”被譯成“ritual”(基督教禮儀),“道”被譯成“the Way”(上帝之路),等等,結果給人一種很精糕的理解。另外,當代中國學者把西方“現代性”詞匯植入漢語當中,并用“現代性”棱鏡回溯中國傳統。為了扭轉這種情況,我們應當努力使用中國本身的語匯對傳統進行表達和理解。漢語總是突出表達“人倫”意識一一人與及間的關系及人與環境、社會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意識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護人際和諧,重視人的道德行為,使人生充滿意義。其實,儒家道德簡單說來,即是人身份倫理的升華。
2023-11-14